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张楚丨飞翔的姿态 正文

张楚丨飞翔的姿态

来源:楚东娱乐网编辑:百科时间:2024-03-29 02:41:45

原标题:张楚丨飞翔的张楚姿态姿态

九月的潍坊,是丨飞典型的北方平原景象。夏日未逝,张楚姿态快穿之恶名昭著却再难听到蝉鸣。丨飞树皆杨柳,张楚姿态枝亚间已洗净炎燥之气,丨飞单待秋风降临。张楚姿态我在潍坊的丨飞空气里,闻到了河流、张楚姿态高粱和石榴的丨飞味道。河流是张楚姿态潍河,《水经》曾云“潍水出琅邪箕县潍山”;高粱是丨飞莫言的红高粱,其色早已洇红了中国的张楚姿态文学史;石榴则是甘甜的家石榴,在平常人家的丨飞院子饱满到炸裂。这里,张楚姿态一切都干净清朗,人眉眼光正,树健壮葳蕤,庭院方方正正。

而在我最初的记忆中,潍坊最负盛名的,无疑是风筝了。

关于风筝,对于平原上长大的孩子而言再熟悉不过。即便是在我那干瘪枯瘦的故乡,每逢阳春三月,广场上或田野里,到处都是长长的线在飞舞,线的快穿之恶名昭著两端,是奔跑的孩子和风筝。风筝到底能飞多高?我不太清楚,不过,风筝的种类花样有多少?我在潍坊算是真长了见识。

风筝别名多,或曰“纸鸢,或曰“鹞子”。它在文化史和科学史上,都是一项独特而重要的发明。曹雪芹在其作《废艺斋集稿》中,曾著《南鹞北鸢考工志》一章,专讲风筝的扎制、绘画、图示。火药发明后,也有人在将风筝上装上炸药用于军事,称之为“神火乌鸦”。而潍坊的风筝历史之久远让人惊讶,足有两千年余。喜欢画竹的郑板桥也是风筝喜好者,他在《怀潍县》中曾描述过潍坊清明时节放风筝的盛景:“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潍坊风筝,因受到其民间艺术的影响,形成了以木板年画风格为主的杨家埠风筝和以扎彩风格为主的老潍县风筝。可惜,我来的时节不对,不曾亲眼目睹万只风筝齐竞天的盛况,真是遗憾,不过,能亲眼见识到各色品种的千种风筝,也算不虚此行了。传统的杨家埠风筝以“天宫赐福”、“福禄寿”、“五子登科”、“麒麟送子”等吉祥如意的故事为主,而今又添神话传说、小说戏曲、鸟兽鱼虫等新品。在风筝博物馆,我简直目不暇给,光昆虫类风筝就有蜻蜓、蚂蚱、蝴蝶、天牛、瓢虫等造型,燕子风筝则有比翼燕、瘦沙燕、肥沙燕,更不消说形形色色的凤凰、雄狮、飞鼠、仙鹤、蜈蚣、大雁、猫头鹰等造型了。

古人为何发明风筝呢?他们为何要在阳春三月,将那长长的线甩开去,让各种造型的纸鸢随着清风扶摇到九霄云外?没有专门去收集专业撰文,按照我的简单臆想,那些度过了漫长冬夜的人们,在万物复苏、春水荡漾之季,将风筝送于青天之上,也是一种对未知生活的美妙祈盼吧?我们短视的眼睛看不到高远之处,我们沉重的肉身也不能飞升俯瞰,惟有借助那根细细的线和轻盈的纸鸢,才能寄托某种更旷达的遥思与祝福。而潍坊人格外热爱风筝、钟情风筝、将风筝的美名传播到五湖四海,是否也是因为这里的人们,有着更为强烈的飞翔欲望呢?

而在青州,我见到了另外一种飞翔。青州现虽属潍坊,来历与名头却要大于潍坊。青州为古“九州”之一。因地处东海和泰山之间,位于东方,而“东方属木,木为青色,”故为“青州”。青州之名,始见《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上古为东夷之地,西汉武帝元封五年,设青州刺史部,驻广县,称青州城。在青州城,古迹众多,传说众多,而街渠小巷、亭台楼阁秀美深幽,宛若江南古镇。最让我震惊的,是青州佛像。我不是佛教徒,但是在青州博物馆,当我站在那些佛像面前时,我的心格外肃然纯净。青州佛像大致分两种,一种是背屏式造像,一种是单体菩萨造像。在背屏式造像里,我又见到了飞翔的姿态。其中一尊,背屏顶部为两飞天托塔,两侧为六身飞天,飞天面清秀,袒上身佩戴项圈,下着长裙,折腰弯腿,姿势曼妙。飞天或手擎摩尼珠、托钵,或双手捧莲或手持乐器,背屏上还有阴线刻出的火焰纹和莲花。主体造像为三尊,主尊是释迦,外披褒衣博带式袈裟,头后莲瓣项光。左右胁侍菩萨,一尊已毁,剩余一尊戴冠,额前梳圆形发饰,帔帛自两肩下垂,在腿部左右交叉上卷至双肘,再飘然下垂。裙结系于腹部,下摆重叠如莲。主尊和胁侍间刻有翔龙,龙吐水柱,伴有莲花莲茎莲叶。雕像虽然残缺,却栩栩如生。释迦含笑,胁侍略威严,而众飞天也是面露笑意。该是如何的能工巧匠才能雕出如是的佛?他们让心中的佛立于祥云之上,虽无丝竹之音耳畔却是仙乐飘飘。在世人的眼中,佛拯救众生、慰安众生,众生也在他们宝相尊严的飞

翔姿态中寻求着心灵慰藉。

而青州众多的单体佛雕更具特色。最大的特点便是所有佛像都面蕴微笑。菩萨低眉,众生自有喜乐。而这些菩萨的笑容,携有浓重的人间烟火气息,传递出更多的是人世的欢喜与祥和。其中一尊,被称为“东方维纳斯”,今年七月我恰巧去过卢浮宫,目睹过断臂维纳斯女神真容。我觉得,这尊东方维纳斯完全能与卢浮宫的维纳斯相媲美。这是一尊东魏贴近彩绘石雕菩萨立像,身高约达一百五十厘米,面容满月,长眉细目,高髻戴冠,天衣披肩,双肩下垂流苏璎珞至腹前相交,贯穿圆筒壁厚又自然下垂至足部。腰带前垂,细带系成蝴蝶结,裙褶带风,足踏青莲。最让人难忘的还是她的浅笑,竟似蒙娜丽莎般神秘,她的头微微前倾,似在俯视众生,又似在凝神思禅。当你站在她面前,你会觉得,这千年之前的佛雕,一直在时光的罅隙里笑眼看白云苍狗、渺蚁庸人、生老病死。而另一尊佛像,笑容更为豁然,她左臂已失,惟有一只手搭扶右脚,右臂尚存,而手已失,如不残缺,该是托腮凝神之态吧?她的右腿骗搭左腿之上,整个身躯坐于青台,悠闲自在,像在聆听众生忏悔之音,只不过她的神态里,更多的是体谅和慈悲,祥和与虔静。

这些雕像埋于地下千年,历经战事与饥荒,再次面对众生,依然是欢喜模样。那些工匠早已化成尘埃。他们,当初是怀着如何的敬畏与虔诚之心,一斧一锤地砸凿出这绝世佛容?又想起那些制造风筝的工匠,当他们在料峭的春风里,铺好纸张裁好竹签,内心里又是如何的一种憧憬?风筝的使命是凭借风力破云向日,寄托的人们对于翱翔的向往,而青州石佛,它们是人们审视自我囹圄与自我苦难之后的精神塑形,在佛的身形与面容里,寄托的是对安宁生命的诉求。一个是梦想,一个是信仰,它们的相通之处,是都有一种飞翔的姿态,或许,正是这种真实或幻想而出的姿态,让他们忍受苦难,享受苦难,反抗苦难。不同之处在于,风筝之线始终攥在人的掌心,不会因风力而飘摇坠损,而石雕之佛,自隐于野,低眉喜乐,只关人心,不关人世,更为沉默,也更为难言。

九月的潍坊,记忆已然有些模糊。如今已至腊月,北风凛冽,也无暴雪将至。我坐在地窖般的书房,心怀火炉,怀想关于潍坊的种种,也算是一种乐趣了。

(特约作品,请勿转载)(张楚)

0.3783s , 42082.96875 kb

Copyright © 2024 Powered by 张楚丨飞翔的姿态,楚东娱乐网  

sitemap

Top